
中科院此次搭载的太空高精度立体光刻3D打印陶瓷特种材料,跟随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飞行66天,由航天员转移至神舟十一号飞船并带回地面。此种材料可用于3D打印制造各种陶瓷零件(如氧化铝、氧化锆、碳化硅及羟基磷灰石等),能够在未来空间站为科学家们快速制造三维支架等,支持空间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
本次太空搭载实验旨在帮助科学家了解并检验这种材料对于火箭发射、太空环境及返回地面等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实验的数据及结果将对设计和制造未来用于我国空间站的太空3D陶瓷打印设备提供参考。
在未来耗时较长深空探索及星际旅行中,后勤补给资源是长期太空探索任务成功的重要保证,目前主要是通过发射运载火箭和货运飞船向空间站进行补给,不仅周期长,而且成本昂贵。而且由于重量限制,宇航员不可能携带大量零配件执行长期太空任务,这就需要在宇宙飞船上实现零配件制造和设备维修,而3D打印以其快速精确、节省材料及个性化制造的特点,成为实现在宇宙飞船及空间站就地制造的最佳方案。